2024 年下半年总结
摸了一个寒假,马上就要开学了,才想起来貌似已经大半年没在博客上写东西了,虽然咕咕咕是我的常态,但如果这会不写点什么,那下次更新可能就要到暑假去了,毕竟下学期课是真的多,而且正好也有不少想写的东西,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先大概说一下总体情况吧,学习搞得还行,生活上也还可以,虽然这学期课有点点小多,但社团和游戏都没落下,过得挺舒服,唯一比较操蛋的是宿舍的硬件太恼火了,整个房间只放的下四张床和一条过道,比高中宿舍都小,这也导致我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饮水机,只能自己买水或者去一楼开水房打有一股微微的奇怪甜味的水,怪不得都说闰不来交呢。
然后还是按老样子分点讲讲吧,这学期有意思的事情还挺多的老实说。
来到学校
8 月底我坐飞机来到上海,当时学校(搞忘具体是哪个组织了,可能是学生会?)还提供了机场到学校的大巴,记得车是从思源门驶进学校的。当时我还是挺激动的,毕竟盼了这么多年的大学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当我兴冲冲地跑到自己的寝室门前,准备进行那个可能会在四年后被充满感慨地回忆的重要仪式——第一次推开寝室门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
我没找宿舍楼阿姨要钥匙,进不去。
等我下楼签了字拿了钥匙再回来时,另一个室友已经到达并把门打开了,我的这一历史性的仪式就这样略显难绷地结束了,也不知道四年后的我回忆起来会是什么心态。
我们寝室一共四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省份,跟我隔过道相望的老哥是上海人,跟我床位挨着的老哥是云南红河州人(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在此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地方),斜对面的老哥则是安徽人,这里暂且将他们分别称作L,X,B。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寝室四个人不能说是极度 i 人,至少也能说是比较谨慎,平时宿舍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最闹腾的时候可能就是我和 L 同时开始打游戏的时候,L 打瓦要开麦,而我打 bf1 偶尔会破防或者被吓一跳,除此之外寝室里面基本没什么说话的声音,X 和 B 一个打以撒,一个不知道打什么,总之都不怎么说话,也没有经典的义父带饭环节,聚餐也只有两次,一次是疯狂星期四去学校里新开的 K 记,一次是考完期末的晚上去学校里有个西餐厅吃了一顿。不过这样其实也还好,总比有逆天室友好。
军训
跟有些学校不一样,我们这里是大一入学就军训,总共是两周时间。不过由于我暑假时听说有政工这玩意,向连指导员申请了干政工(比较难绷的是当时我申请时说自己会剪视频,但其实是等到连指导员同意之后才找了几个教学视频速成的),所以其实我总共也就训练了两天的样子,结束时也没跟着在操场上走正步,而是在看台上坐着看他们走,而且好玩的诸如真人 cs 和打靶这些事也没落下,这就是信息差的力量啊。
政工听起来很高级,但其实就是呆在教室里面写点文案,剪点视频作为冲旗的材料,而且这些活还是分摊到我们连八个政工头上的,最关键的是,由于连指导员他们在小班长军训(小班长提前到校军训了一段时间)期间已经剪了一个视频并在第一天就冲旗成功,所以第一周我们政工基本是没什么事干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教室里面边吹空调边玩电脑,我那会甚至把《素晴日》带到教室里去玩,直到第二周指导员说我们连要再冲一次旗,我们才开始拍摄和剪辑视频,也就是这时我才发现其他政工的剪视频水平其实跟我这种几个小时速成的没什么区别,不过好在通过对往届优秀视频的抄袭借鉴,我们剪出了一坨塞满私货的视频,而且还冲旗成功了。
由于太过难绷,所以提一嘴那个视频的制作过程。首先我们看了几个往届优秀视频,并一致认为有一个以时间为线索拼接不同素材的视频的思路可以借鉴,但为了不显得太明显,我们决定改成以地点为线索,我提出可以用 bf1 剧情模式那种形式,通过鼠标点击地图上的各个地点来串场,于是我开始制作串场部分,其他四个人分别制作四个不同地点的视频,最后由我将所有视频衔接在一起,中间又有一堆小插曲,比如有个地点的视频素材不够只能靠放 ppt 凑点时长,有个人剪在食堂门口唱歌的视频时只是简单的在原视频上加了几句大大的歌词,而且还用的是宋体,还有开头实在找不到素材,只能从往届视频里面偷了一段塞进去,以及第一次送审因为结尾太草率而被退回,有个人想到可以放点同学们的照片,结果弄得跟遗照走马灯似的,最后的成品开头背景音是老头环的开场 cg,衔接部分我整上了 bf1 的一首音乐,结尾是用的 bf5 的退出游戏画面,总之私货是塞满了。
真人 cs 还挺好玩的,就是机制不怎么合理,而且我严重怀疑装备有问题,我们连分成四组,每次上一组的人,分成红蓝两队,蓝队就没赢过。我本来还想躲在后面当趴地机枪啥的(),结果感应器只在头盔和枪口有,身上没有感应器,这就不是很好办,最后我在墙边跟人互相探头干拉,结果一局下来打了 240 多发就中了 3 发,甚至有一次偷了个侧身都一枪没打中,我打枪确实是马,但也不至于这样吧,而且最后被打死的时候是对面的冲到我脸上,我们两个激情对射,结果也是一枪没打中,这就比较难评了。
拉练就没这么好玩了,我选的 20km(可选 15km 和 20km),因为我在队伍最后面,所以经常要跑步追上前面的人,走到最后腿都痛死了,而且第二天左脚上还长了两个超大水泡。不过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拉练路过我们学院时看到楼里面还亮着很多灯,当时应该是晚上 11 点的样子,有点为以后的发际线感到担忧啊。
另外,我们连还跟另外一个男生连和一个女生连搞了次联谊,跟我以前看的联谊不太一样,就是单纯的三个连的人在一个阶梯教室里面看看自己人搞的表演,没什么别的意义,基本上都是自觉地男女分开坐的。回去的路上还下了暴雨,鞋子裤子全打湿了。
专业分流
由于当初我报的高考志愿是沟槽的工科试验班,所以入校后我们要进行专业的分流,有一次占比 20% 的分流考试,剩下 80% 是按照高考成绩换算的一个分数,大致上跟你在省内被工科试验班录取的人中的高考成绩的排名有关,本来招生时招生的小哥说我基本上稳进三个计算机专业,这也是当初报上交的原因,我当时是真想学计算机,如果知道分流没法进计算机的话估计就去隔壁旦了,但不幸的是,我们省今年工试最低分猛涨 4 分,直接给我的那 80% 的分数干到了微电子(学院内分流排名第五)的排名,所幸我分流考考得挺好,往前走了一个专业,分到了自动化。当然我也不是说微电子不好,相反,微电子基本是学院里风评比较好的专业,据我听说,微电子培养计划比较合理,而且应该也没有什么特别操蛋的专业课,但我比起硬件其实还是更喜欢软件,所以才说幸好给我分到自动化。
怎么说呢,当时真的还是挺抑郁的,虽然之前我就合计我那高考分可能也就是微电子的水平,但当这个现实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有点难受,毕竟我其实整个高中都希望以后能学计算机专业,报志愿时也基本没考虑过别的专业,现在突然告诉我,因为我高考考得太差,没有办法去我想去的专业,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这里引用当时发的一个 qq 空间吧(具体分数打一下码,反正是690+)。
出生到现在头一回因为自己是四川人破防
高考***根据省内排名换算的分数在院内排到381名,隔壁云南老哥688排60多名
艹你妈的四川高考,艹你妈的大类招生,艹你妈的交大
真想回到报志愿的时候给自己两耳巴子,然后把第一志愿改成浙或者旦
怎么会有人***还没法选计算机专业啊,妈的
理论上来说,按一般的剧情,这时我应该发奋图强猛猛卷成绩,然后转到计算机专业去,但我这人高考后基本上就处于一种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所以抑郁了那么几天后,我决定,既来之,则安之,毕竟转计算机可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那可是全校相当多人都觊觎的三幻神,我这种摆子基本上而言是没什么机会的。而且这一学期下来,我发现貌似让自己的代码在硬件上跑起来,控制硬件干各种事情,其实也还挺有趣的,所以目前还是打算就在自动化呆着不走了,咱自动化又不是不跟计算机打交道,四舍五入也算是计算机专业嘛()。
社团活动
最喜欢的一集。
原则上来说,我们学校不允许学生在大一上期参加社团,但这事大伙懂的都懂,说白了,这个原则只要你觉得它不存在那它就不存在,这就是大学,小子!
因为高中有打 WOTA 艺的经历,而且我也想把这个事情继续干下去,所以我暑假就在夜瞑老哥发的一份名单上找到了上交的 WOTA 艺 qq 群,不过实际加群是在军训启动仪式大会(搞忘具体叫啥了,反正就这意思)上,实际参加活动就更晚了,好像是军训结束的前一天晚上。不得不说,大学生干这事确实是比高中生专业,我这一学期学的技单比我高中两年学的还多(只考虑还记得的那些的话),而且还爬了三次台,一次是秋季社团游园会,一次是动漫社搞的一个活动,还有一次是学校的跨年晚会,算是实现了高中没能实现的愿望吧。
除了 WOTA 艺之外,我们社下面还有邦邦分部,而且打艺的人中也有好些邦邦人,在入社之前,我只在暑假看过 mygo,听了 mujica 的歌,结果在这帮人的影响下,我慢慢地开始深入了解邦邦,虽然游戏实在是玩不来,手感太怪了,不过现在我已经是萝厨和鸡厨了😋,对银河战舰实在是没有抗拒力啊。
社团活动的话主要是每周三次 WOTA 艺练习,以及 live 的观影会,入社之前我还以为社团里面会是一群等级森严的婆罗门(可能是对小众活动的刻板印象),不过进去之后才发现大伙都挺友善的,虽然我不太擅长交流,但前辈们还是挺关照我们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爬台人有一点多不太好塞,负责编排的前辈想让我们新人下来一个,结果另一个前辈直接跟他说“你疯了,肯定要让新人上啊”。
观影会我去了两次,就是 12 月 mujica 和萝的两次 live,虽然人不是很多,mujica 那场只有六个人,但氛围还是挺好的。
另外还有就是时不时的约饭,托前辈的福在大一就发现了几家味道不错的餐馆,有一家东北菜馆去得次数尤其多,光是跟社团的人就去了三次,可能跟皇帝是东北人有关吧(bushi),此外我自己去了一次,wlm 来玩的时候又去了一次。不过感觉大伙话都不是很多,每次吃饭时都不怎么聊天。
下学期貌似要百团大战了,期待捏。
跨年晚会
理论上来说这个应该算在社团活动的范畴里,不过因为这次活动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而且过程也比较长,所以单拎出来写一段。
跨年晚会的编排是一个去美国的学长搞的,比较好笑的是当时我们提到这事的时候离跨年晚会只有差不多一个月了,等到编排出来的时候离报名截止只有一周的样子了,由于人凑不齐 & 练习时间不够,我们决定采取一个骚办法,因为审核节目的人基本上对 WOTA 艺是看不出什么门道来的,所以我们打算先用比较简单的动作来录制送审的视频,具体来说就是往里面塞最基础的技单,什么雷蛇、天照、村正、金刚都塞进去,先凑够了再说,我们称其为“包饺子”,一审过了之后,社联又要进行二审,这次我们倒是差不多把新的技单都练会了,但打得不能说是整齐划一吧,至少也能说是群魔乱舞,我记得有一个镜头有一个老哥因为站位不太对甚至几乎没入镜,不过最后好歹也是过审了。
30 号下午,我们先去霍体单独彩排了一遍,完事后九个人去龙湖天街的滨寿司吃了一顿,然后又回来参加联排,比较难受的是那天晚上我们正好要抢课,我有五门课要抢,好在离开始抢课还有 15 分钟的时候正好我们的节目排完了,然后我和另外两个人骑着共享单车一路飙车回了宿舍,好在最后抢到的老师都还行,回避了赤石的结局。
31 号晚上,我们一共五个人去东北菜馆吃了一顿,吃完后坐那位去美国的学长的车赶去霍体,路上还在东下院门口停了一会,因为皇帝要回宿舍拿光棒。不得不说偶像痴开车略微有点哈人,放歌放到高兴处还要一只手虚空打打 call,还好开的不快而且路上没什么人。
晚会本身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意思,感觉不如 bf1 有过年氛围()。上台前其实还是有点紧张,台上发挥也不太好,有一个技第一个八拍就有点搞忘了,还有一个技打快了,第一次退场时退的位置也不对,最关键的是,最后我们谢幕时的安排是让打尾奏的人谢幕,其他人猫着腰把之前丢的光棒捡回来,我从女主持人裙子边上捡了一根,结果回看台之后在群里被说成奇袭女主持人裙底,而且录像里面还拍到女主持人压着裙子让我从旁边过去,但是我真的只是在捡棒子啊😭。
表演完之后,其他人陆陆续续跑路了,我因为之前报名要在跨年的时候去台上拉一个彩带,跟另外三个人一直等到零点之后,之后我和另外两个人一起骑自行车去跟几个已经去吃烧烤的学长会合,路上还亮着棒子当车灯,那个烧烤其实没多好吃,也就普通水平,而且我还点了一串羊腰子,吃了两个就吃不下去了,不过当我们吃完,三个人在凌晨一点半慢悠悠地边骑车边聊天回学校的时候,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啊,这才是我曾经想象中的大学生活”的感觉,大概是那种一群兴趣相投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感觉让我有了这种想法吧,大学真的是很有意思啊,我想我可能很久都不会忘记那个晚上吧。
哦,后续是回到寝室后由于太累于是直接滚到床上睡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洗个澡,结果光着身子在浴室里站了一分钟才想起要到中午十二点才有热水,无奈之下只好冷水洗了个头就草草了事。据群 u 说貌似放十分钟水也能出热水,但我觉得还是不要尝试了。
旅游
说是旅游,但其实也就是去其他几个学校和市区转了转,先是在中秋节的时候去旦找胡队玩,感受了下光华楼下的大风和看起来就很高级的食堂,顺便又去五角场看了看二次元店铺,晚上还第一次吃了萨莉亚。
然后国庆第一天劼哥来我们这里玩,带他简单逛了一下,不过我当时对学校也不是很熟所以好多地方都没逛到,然后我们一起去了南京路的百联(在那里大出血花了 500 多,宅好赚),豫园和外滩,说实话外滩其实一般,毕竟那块地方的建筑都还是有一点点老了,没什么意思,人倒是挺多的。
国庆第二天,坐火车去了浙江,第三天先逛了西溪湿地公园(因为离酒店比较近),然后让 wlm 带着逛了浙大,第四天 ycl 和 gwy 也来了,四个人又逛了一次浙大,下午去了西湖。浙大校园挺大的,而且食堂和宿舍都比我们好,第四天中午吃的食堂甚至跟外面餐馆一样是点菜之后送到桌上,很高级。唯一有点可惜的是没能尝到西湖醋鱼。
后面 wlm 和胡队又各来我们学校逛了一下,除此之外我就基本没出过学校了,毕竟我本质上还是个死宅,比起到处去逛我更喜欢窝在寝室打游戏。
一点碎碎念
怎么说呢,上了大学之后,除了学习上比高中更进一步之外,更多的还有一种思维的转变,你会接触很多以前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人事物,这些都会对你对世界的看法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我来说,这半年有那么几个让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
一是对大学祛魅,端正自己对大学的看法。上了交大我才发现,交大其实并不是以前我所想象的那样美好,这里会有操蛋的宿舍,会有无处不在的工地,会有食堂问题,会有屁用没有的课程,会有傻逼老师,会有更加傻逼的管理层,会有神人,交大的同学也不是个个都身居高位,年薪大几十万。我们之所以对大学会有这样的幻想,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只看到大学被宣传出来的那一部分,而很少或者说很难去了解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那一部分,我们今天看到某个本科生得了国奖,明天又看到某某学生在顶刊上发表文章,但这些人可能只是大学的 5% 甚至更少,而其他的学生每天过的生活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看不到拼命学了一学期最后却因为选到傻逼老师而获得了一个不高的分数的学生,我们看不到天天为了完成任务疲于奔命的学生,我们也看不到写作业到深夜第二天还要上早八的学生,但实际上这些没有被宣传出来的学生才是大部分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二是弄清楚自己的定位,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这半年我在水源社区上面看到给建议的帖子里面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大学的可能性是很多的,是否参加学生组织或社团、是否转专业、是否参加竞赛、是否进组,这些选择都需要先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就直接找工作,那其实就没有非得卷学积分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把专业知识学扎实,以及多找实习。就我目前的情况,我还是希望能保研,所以我得稍微卷一下学积分,大二的时候最好能找个实验室打打杂,实际感受一下科研是什么样的,竞赛也最好是参加一些,但同时我又不希望把本科这四年过成高中那样,我还是希望能享受相对愉快的大学生活,所以我也加了社团,这个寒假还尝试了自学贝斯,发展一点兴趣爱好,这就是我目前的一点点规划,当然嘛,这也只是我作为一个大一小登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以后情况有变,这些规划可能也得改改,不过目前而言我是这么想的。
在我看来,真正理想的大学生活,不一定非得是拿了一堆奖项,也不一定是发了很厉害的文章,而是能够有能力和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我在入学前曾看过一个学长记录他本科四年生活的文章,虽然那位学长最后没有保上研,而是考的研,但他本科期间不仅是网管部部员,还创建了几个到现在都被学生大规模使用的网站,担任了多次学业辅导员,我觉得这样才是我梦想中的大学生活。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点别的想法,但实在不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只能言尽于此了。当然以上想法单纯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碎碎念,大伙看个乐子就行了,别太当真。
最后,再稍微提一嘴这个博客以后的安排吧,下学期估计是没什么时间写东西了,而且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写的,如果有什么事让我实在想写点那另当别论,不过我觉得应该不太可能,后面的话可能主要在博客上更点学习笔记,参加活动的经过,以及记录下生活这些的。然后,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有点想自己搓一个博客网站,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话说这个博客真的还有人在看吗(笑)。